广州三大治丧流程

广州人碰到忌讳多的葬礼,总会感觉到头疼。头疼的不仅仅是忌讳多,还有要不要给“帛金”(份子钱),给多少为好?去参加告别仪式,要不要留下来吃饭?究竟怎么样才算合乎礼仪呢?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,广州三大治丧习俗及随“帛金”的讲究。

广州人在治丧风俗和习惯上,与其他地方都有所不同,经过多重文化的相互融合,葬礼仪式已经成了一套标准的程序,从治丧方面来说,前期主要有三大流程。

其一、亲人去世后,要先在家中设一个小灵堂。灵堂布置相对简单,摆一张供桌,桌上摆放死者的遗像,再安放香炉、水果若干盘,一个简单的灵堂布置完毕,有亲朋前来吊唁慰问,可以在此上香、行致哀礼,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。

其次、选择出殡时间,按照广州人口口相传的习俗,有三天不择日之说,意思就是人死后三天之内下葬,可以不用挑选日子。如果是三天后下葬,就要先看老皇历,选择合适的日子进行安葬。

在选好日子出殡或开告别会后,家里人就要分头准备。有人负责通知亲友、有人负责联系殡仪馆、布置告别厅、购买必要的用品等。

其三、开遗体告别会,以追思逝者,告别会结束后,由主人家请亲朋吃饭,以答谢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亲友。

广州人白事和喜事不同,只需要告知亲属就可以了。并不需要广而告之。家中遇上白事,很多人是比较低调的。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,不会主动告知别人。很多人是从别人口中得知,主动上门吊唁的,并不需要特意通知他们。

最后谈一下关于葬礼上给“帛金”的习俗。广州人在葬礼上有给“帛金”的习惯,但“帛金”与喜宴的“红包”不同。帛金并不是一定要给,而且多少也没定数。不过在多年的演化下,现在人在出席遗体告别会时,通常的惯例是包100元的“帛金”。

“帛金”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,亲友家里发丧,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,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的支出,除了是对死去的人聊表心意外,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一把活着的人。

“帛金”是包装在白信封内的,“帛金”与红包不一样,不能在事后补送。只能在出殡前送达主人家。在香港,会在白信封上写明“奠仪”。广州人会在白信封的抬头上写明逝者名姓,落款注明“某某某敬挽”的字样。

丧礼时送上帛金的金额,通常是在整数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,以零一作结。例如101元,这与中国人的“长长久久”观念有关。按照中国传统习俗,亲友参加丧礼都会收到由亡者家属送出、内含一元硬币及糖果的吉仪。

一旦亲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数,扣除吉仪内的一元,尾数便为九,导致丧事“长长久久”不吉利之意。因此要特别在帛金内加入一元,以便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后,不会以九字作结。此外尾数一元也可取其单数,免得“坏事成双”。避免偶数是因为“双”与“伤”是谐音,有“伤心”的意思。

《广州三大治丧流程》有一个想法

发表评论